一级看片免费视频囗交,逼逼操操,selaoban在线视频免费精品,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卜,欧美香蕉视频在线观看,z0zozo女人另类zoz0巨大,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2025年05月02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本地 > 正文

歷史的答卷:圓夢脫貧

——盧氏縣脫貧摘帽紀實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0-03-02   打印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正是一年之中充滿希望和生機的季節(jié)。
  
  日前,盧氏縣迎來了永載史冊的重要時刻——2月26日,河南省政府常務會議批準包括盧氏縣在內的14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盧氏縣正式脫貧摘帽,“貧困縣”的稱呼在盧氏成為歷史。
  
  這是歷史的答卷!4年多來,9.17萬貧困群眾脫貧退出,156個貧困村達標退出,貧困發(fā)生率從18.9%降至0.98%,漏評率、錯退率為零,群眾認可度98%……三門峽市、盧氏縣上下同欲、戰(zhàn)天斗地、大干實干,共同譜寫了一首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脫貧史詩,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脫貧答卷。
  
  這是莊嚴的承諾!4年多來,三門峽市把盧氏縣脫貧摘帽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舉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兌現對盧氏人民的莊嚴承諾,圓了伏牛山區(qū)群眾的脫貧夢。
  
  這更是盧氏人民日夜期盼的重要時刻——深度貧困之殤,被盧氏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用4年多時間一舉破解,38萬老區(qū)人民脫貧夢圓!
  
  “盧氏脫貧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豫西,4004平方公里的莘川大地即將迎來嶄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
  
 。ㄒ唬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qū)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qū)、一個貧困群眾”“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采取超常規(guī)的舉措,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更是明確了新時期脫貧攻堅的目標——到2020年實現“兩個確保”: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作為全國人口大省,面對貧困縣數量占全省縣(市)的一半、農村貧困人口總量全國第三的現實省情,河南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提出“確保全省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016年9月,三門峽市七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的發(fā)展目標之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圓滿完成。“全市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盧氏縣貧困縣摘帽脫貧。”這是市委、市政府對全市人民的承諾。
  
  盧氏縣,這方古老、遼闊的山川,西漢元鼎四年建縣,被認定為國家級貧困縣、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縣,是河南省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也是三門峽市唯一的國家級貧困縣。
  
  曾經,由于生態(tài)受限、發(fā)展受限、開放受限、區(qū)位受限,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薄弱,盧氏縣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對較低。2016年年初,通過精準識別,盧氏縣有貧困村158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18個),貧困人口19645戶63134人,貧困發(fā)生率18.9%,居全省之首,高出當時全省平均水平13.7個百分點、全市10個百分點。
  
  精準脫貧,早日摘掉貧困縣的“帽子”,是全縣人民的共同夢想。
  
 。ǘ
  
  當脫貧攻堅戰(zhàn)的號角響徹神州大地時,秦巴山深處的盧氏縣春潮涌動,一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大決戰(zhàn)拉開大幕。
  
  盧氏縣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河南重要講話精神,以脫貧攻堅統(tǒng)攬全縣工作大局,以改善民生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團結奮戰(zhàn)、苦干實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以攻城拔寨的勇氣彰顯“盧氏速度”,搬遷扶貧工作受到國務院扶貧辦高度評價;“政銀聯動、風險共擔、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金融扶貧“盧氏模式”,為全國脫貧攻堅探索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三)
  
  全國上下一盤棋。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中央和省、市各級對盧氏縣脫貧攻堅工作高度重視、倍加關懷。
  
  2017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到盧氏調研抓黨建促脫貧工作,要求大力發(fā)揚艱苦奮斗、愚公移山、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土坯房”精神,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
  
  省委、省政府高度關切、鼎力支持。省委書記王國生2019年春節(jié)后上班第一天就深入盧氏調研指導;原省長陳潤兒聯系盧氏縣,先后8次深入該縣指導工作、解決難題。2018年5月,河南省研究確定鄭州市結對幫扶盧氏縣,同時安排省農業(yè)農村廳對口幫扶盧氏縣、鄭州大學“校地結對幫扶”盧氏縣。隨后,鄭州市原市委書記馬懿,現任市委書記徐立毅,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偉分別帶隊到盧氏視察指導、對接推動幫扶工作;鄭州市組建駐盧幫扶工作組,常住盧氏銜接幫扶工作。
  
  “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決不落下一人!”這是三門峽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更是歷史使命。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把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持續(xù)推動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推動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進展。市委書記劉南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安偉多次到盧氏調研指導工作,市級領導分包聯系各鄉(xiāng)鎮(zhèn),持續(xù)夯實市委、縣(市)區(qū)黨委、鄉(xiāng)鎮(zhèn)黨委、村級黨組織、紀委監(jiān)委、包保幫扶部門(單位)、職能部門、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等層面的幫扶責任,形成了強大的脫貧攻堅合力。
  
 。ㄋ模
  
  盧氏縣委、縣政府扛牢主體責任,認真落實中央、省、市“三年行動計劃”和《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細化壓實了鄉(xiāng)、村、部門和幫扶責任人的責任,確保各項工作和政策落地落實落細。
  
  各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積極響應各級黨委、政府號召,懷著對貧困群眾的深情厚誼,遠離親人,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勇挑脫貧攻堅重任,以“兩不愁三保障”為核心,全力推進基層黨建、產業(yè)發(fā)展、就業(yè)幫扶、危房改造、人居環(huán)境整治等扶貧工作,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揮淚水、灑汗滴,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平凡而動人的贊歌。
  
  貧則不安,窮則思變。實踐再次證明,扶貧工作最根本的還是要激發(fā)群眾的內生動力。為此,盧氏縣堅持正面宣傳、示范引領,廣泛深入開展典型帶動、政策宣傳、技能培訓和文藝陶冶等扶智扶志舉措,在貧困村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雙扶驛站”,讓群眾勁足起來、心熱起來、手動起來,匯聚了脫貧攻堅的強大精神動力。
  
  如今,行走在盧氏大地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群眾辛勤勞動、努力奮斗的身影,聽到的是楊書春、李剛、黃懷敏等人不屈不撓、勤勞致富的勵志故事,他們或身殘志不殘,或曾經身處逆境,但都用自己的堅守與奮進、自立和自強,搏出了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步步邁向小康。
  
  (五)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詩圣杜甫高尚的人文主義情懷,也曾經是盧氏深山人民的殷切期盼。
  
  官道口鎮(zhèn)秋涼河村吉子埝組村民程玉林,一說起易地扶貧搬遷,總是一臉高興和滿足:“我老家條件很艱苦,租別人一孔舊窯,一住就是12年。如今,我們全家住進了易地搬遷安置小區(qū),真是一步跨到了小康社會。”
  
  今年春節(jié)前,在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小區(qū)——興賢里社區(qū),群眾自發(fā)賣春聯、蔬菜、瓜果等年貨。小區(qū)里,人來人往,儼然一個小集市。對于搬遷群眾來說,這里不再只是他們的新家,更是新的希望所在。
  
  “一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則三五戶,少則一兩家。”直到2015年年底,在盧氏縣山區(qū),還有1/3多的群眾仍住在土坯房和土窯洞里,“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現象還很普遍。實施易地搬遷是深山區(qū)群眾擺脫貧困的必由之路,是盧氏縣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盧氏縣是河南省搬遷人數最多、搬遷任務最重的縣域。針對易地扶貧搬遷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實際,該縣緊緊圍繞“搬得出、穩(wěn)得住、可發(fā)展、生活好”的目標,發(fā)揚“小雨不停、大雨搭棚、夜里掌燈、晝夜施工”的實干精神,建立組織領導機制、要素保障機制、激勵獎懲機制,堅持把易地搬遷安置點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后續(xù)扶貧產業(yè)與房屋建設一體推進,安置點建設和“五通六有七化”、產業(yè)增收全覆蓋同步實現,做好黨建引領、新風倡樹、社區(qū)治理等工作,通過開發(fā)公益崗位、勞務協(xié)作實現輸出就業(yè)、中介組織介紹就業(yè)、用足用活政策激勵自主創(chuàng)業(yè)、盤活資源做實“三變”、兜底就業(yè)等方式,多措并舉推動搬遷群眾增收致富。
  
  平地高樓起,萬人遷新居。搬遷任務總量占全省1/8、全市一半還多、全縣貧困人口一半;建設房屋9000多套84萬多平方米,提前兩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在65個搬遷安置點安置9200戶33000多人,配套建設的71個扶貧產業(yè)基地、8個光伏電站及安置點周邊60余家企業(yè),采取入股分紅、承包租賃、勞動就業(yè)等形式,帶動1.1萬余名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創(chuàng)業(yè)致富……
  
  如今,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生產車間應運而生,一個個產業(yè)基地發(fā)展建設,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購買生活用品,上學、看病、賺錢不再是難事。他們或外出打工,或在家門口就業(yè),生活逐漸有了著落,臉上的笑容也更加燦爛。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yè)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qū)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yè)的長遠之計。
  
  得益于河南信念集團龍頭帶動,盧氏傳統(tǒng)香菇產業(yè)已快速轉變、升級換代。2017年,河南信念集團入駐盧氏后,先后投資2.8億元建成了占地300畝、擁有5條生產線的澗北菌棒廠,年產菌棒3000萬棒,其生產規(guī)模、技術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同時,該企業(yè)在全縣成立了187個合作社,在15個鄉(xiāng)鎮(zhèn)建成香菇扶貧產業(yè)示范基地,帶動農戶3500戶。
  
  浩洋國際服飾有限公司2017年7月入駐盧氏縣產業(yè)集聚區(qū),是一家集研發(fā)設計、生產加工、銷售運營為一體的高檔女裝企業(yè)。公司建設投產以來,為盧氏縣群眾提供了310個就業(yè)崗位。“我在這里每月能掙3000塊錢,離家也近,生活感覺越來越有勁頭了!”曾經是盧氏縣官坡鎮(zhèn)廟臺村貧困戶,現在住在興賢里社區(qū)的馬勤英說。
  
  官道口鎮(zhèn)新坪村依托村內豫西大峽谷和豫西百草園兩個國家4A級景區(qū)資源,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整修道路,亮化綠化村落,對河道和環(huán)境進行綜合整治,規(guī)范發(fā)展農家樂、農家賓館,F在全村10個村民組,已有8個開展了旅游項目。
  
  這些都是盧氏縣產業(yè)扶貧的縮影。
  
  4年來,盧氏縣立足綠水青山好空氣的自然生態(tài)優(yōu)勢,圍繞以果、牧、煙、菌、藥、菜為重點的綠色農業(yè),以農副產品和中藥材精深加工為重點的特色工業(yè),以生態(tài)旅游、電子商務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yè),推進“四個一百”工程,著力擴規(guī)模、強管理、提質量、育龍頭、樹品牌、增效益。
  
  截至2019年年底,全縣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由17家增加到52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由182個增加到1425個,產業(yè)基地從32個發(fā)展到375個,產業(yè)增收大棚由85座發(fā)展到3290座,食用菌由1億棒增加到2.2億棒,旅游業(yè)直接帶動2170戶貧困戶穩(wěn)定增收。
  
 。ㄆ撸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群眾想要增收致富,產業(yè)想要快速發(fā)展,都離不開資金支持。
  
  2017年,在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市黨委、政府的高位推動下,盧氏縣積極創(chuàng)建“金融扶貧試驗區(qū)”,通過構建金融服務、信用評價、產業(yè)支撐、風險防控“四大體系”,以產業(yè)帶動脫貧為主導,把扶貧小額信貸精準用到貧困戶發(fā)展生產、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上,以產業(yè)發(fā)展激活金融扶貧,以金融扶貧支撐產業(yè)發(fā)展。
  
  在盧氏縣文峪鄉(xiāng)石橋村,貧困戶范紅社夫妻雙方年老有病,2017年上半年,在縣郵儲銀行申請小額扶貧貸款4萬元發(fā)展反季節(jié)蔬菜,解決了大棚修繕、材料購買等資金難題。當年,全家依托大棚蔬菜收入3萬多元。
  
  盧氏縣瓦窯溝鄉(xiāng)廟上村農民萬吉紅,2016年年初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時他們全家還住在土坯房里,后來他從5萬元金融扶貧貸款起步,開始培育發(fā)展蘭花。2018年,僅萬吉紅一家賣蘭花就獲利十幾萬元,蘭花合作社18名成員全部脫貧。
  
  “盧氏縣的條件適合食用菌生產,而且食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跟小額貸款的額度相匹配。”信念集團董事長葉傳林說,信念集團公司實施“龍頭企業(yè)帶動、基地承載合作社組織、貧困戶參與”的扶貧運營模式,由村里的致富能手帶領貧困戶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申請扶貧貸款。該公司獲得扶貧貸款2.1億元,依托公司成立的187個農民合作社每人貸款50萬元到200萬元不等,帶動3000多個農戶,每戶至少獲得5萬元扶貧貸款扶持。
  
  2017年以來,盧氏縣累計投放金融扶貧貸款16.98億元,其中扶貧小額貸款累計投放17264筆8億余元,是2017年以前扶貧小額貸款累計投放8818萬元的9.1倍,戶貸率也從4.62%提高到41.88%。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比53.6%,較“金融扶貧試驗區(qū)”創(chuàng)建之前增長近20個百分點。
  
  盧氏縣還堅持金融扶貧與文明誠信建設相結合,通過開展“文明誠信家庭爭創(chuàng)”活動,對“標兵戶”和“文明戶”優(yōu)先配置各種資源和支持政策,廣大農戶更加重視文明誠信,向上向善講文明的社會好風尚初步形成。
  
 。ò耍
  
  萬眾一心助脫貧,莘川大地展新姿。
  
  4年來,盧氏縣以脫貧攻堅統(tǒng)攬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各項工作都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深度融合、互為補充、互相促進,通過抓脫貧攻堅推動工作上臺階,著力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居住環(huán)境等問題,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
  
  新建提升農村公路2015公里,一條條公路翻山越嶺,一座座橋梁跨河飛澗,泥巴道變成了水泥路,砂石面變成了柏油面,羊腸道變成了通車路,基本實現了“內通外聯、通村暢鄉(xiāng)、客車到村、安全便捷、設施先進、銜接順暢”的總體目標;
  
  新建變電站7座,新建、改造供電線路3193千米,新建改造配電臺區(qū)1390個,22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結束了河南省最后一個縣域沒有220千伏電網的歷史,行政村通動力電率、戶戶通電率均達到100%;
  
  新建、改造農村安全飲水工程580余處,33.2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得到有效解決,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入戶率提升到98%、91%;
  
  新建通信基站1117個、達到2161個,新開通寬帶端口9.6萬個、達到20.6萬個,所有行政村實現手機信號和光纖寬帶全覆蓋;
  
  新建寄宿制中小學60所,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fā)展基本均衡縣驗收,教育資助政策全覆蓋,無因貧失學輟學,基本實現了“最好的建筑是學校、最美的環(huán)境在校園”目標;
  
  建成標準化衛(wèi)生室290所,全部配備合格鄉(xiāng)村醫(yī)生,改擴建中醫(yī)院、縣醫(yī)院、婦幼保健院,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參保全覆蓋;
  
  建成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77個,惠及全部行政村,通過有線電視、無線數字、衛(wèi)星直播等方式,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100%;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年由2600元提升至3860元,累計發(fā)放農村低保金1.6億元,低保、五保、基本養(yǎng)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兜底保障筑牢防線;
  
  ……
  
  浩吉鐵路通車,改變了盧氏縣沒有火車站的歷史;迎賓洛河大橋建成通車,洛河濕地治理成效明顯,洛河城區(qū)段景觀帶漸成規(guī)模;濱河路綠化帶、洛神公園北側、和平路南側綠化提升改造,好人公園、健康步道、藥城翻修,城區(qū)面貌煥然一新;路上公交暢行,街道兩旁商超林立,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務全面提升,人居環(huán)境綻放新顏,盧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ň牛
  
  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
  
  盧氏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非常繁重。能不能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持續(xù)引向深入,把黨的組織優(yōu)勢轉化為脫貧優(yōu)勢、發(fā)展優(yōu)勢,是對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最好的政治檢驗、最大的能力考驗。
  
  4年來,盧氏縣傾力抓黨建促脫貧、狠抓作風轉變,基層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充分彰顯,引領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顯著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氛圍空前高漲。
  
  筑牢堅強戰(zhàn)斗堡壘。該縣深入實施基層黨建“三年強基工程”,深化“五星爭創(chuàng)”固堡壘、“三評一考”強班子、“黨員積分”建隊伍、“三項標兵”激活力的基層組織管理激勵體系,以行政村合并作為夯實基層基礎的突破口,在優(yōu)化行政村規(guī)模、配強村干部隊伍、提高村干部待遇、壯大村集體經濟、強化村干部管理等方面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4次大幅提高村組干部工作報酬,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力明顯增強。
  
  鍛造過硬的戰(zhàn)斗隊伍。該縣通過“四個注重”和“五方推薦”,讓在脫貧攻堅中表現好的干部政治上有空間、經濟上有實惠、社會上有地位,堅持“請進來教、走出去學”,通過各種途徑培訓黨員干部,打造了一支能打勝仗的過硬隊伍。
  
  持續(xù)改進工作作風。該縣堅決落實中央關于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各項決策部署,扎實開展“小微權力”集中整治,從嚴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作風建設推動克難攻堅,以克難攻堅檢驗作風建設成效。
  
 。ㄊ
  
  回首過去,崢嶸歲月激情拼搏。
  
  4年滄海桑田,盧氏縣城鄉(xiāng)巨變,廣大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4年歲月輪回,6萬多貧困戶脫貧增收,近4萬貧困群眾搬出山區(qū),住上新房;4年辛勤付出,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夜以繼日,奮戰(zhàn)一線,持續(xù)發(fā)揚“土坯房”精神,打好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4年艱苦鏖戰(zhàn),盧氏縣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縣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高質量脫貧摘帽各項指標全面實現,盧氏延續(xù)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解決。
  
  展望未來,全面小康仍需努力。
  
  如今,盧氏縣雖然如期脫貧摘帽,但縣域產業(yè)層級不高、支撐保障能力不足、發(fā)展基礎不牢等重大制約和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管理任務繁重等現實挑戰(zhàn),仍是擺在全縣人民面前的緊迫任務。“我們將一手抓堅決落實‘四個不摘’,提升脫貧質量;一手抓加快高質量發(fā)展,夯實穩(wěn)定脫貧基礎,砥礪實干、奮勇爭先,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盧氏縣委書記王清華說。
  
  春風吐綠,草木萌發(fā)。帶著勝利的喜悅、堅定的信念、不變的初心,盧氏人民還將繼續(xù)走下去,一步一個腳印,擼起袖子加油干,和全國人民一道闊步奔向小康!

( 編輯:師寶華 )